
12月8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刘巧云教授在我校主办的全省特殊教育论坛上就医教结合背景下“教育康复”课程的建设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探讨如何将教育与康复更好地在课堂上实施,为残疾孩子带去知识与力量。<?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教育康复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与康复学结合的产物,是两门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大康复学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工作的对象是各类残疾人。刘巧云教授首先阐述了教育康复学的定义,从教育康复课程建设的需求、教育康复课程建设的政策、教育康复课程设置的框架、教育康复课程实施四个方面分析了教育康复学的独特定位。刘教授在教育康复课程中以“刀”的教学方式为例,重点介绍了拼音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拼音教学、分层教学、“刀”的形象记忆训练与句型学习。他采用视音频相结合的方式,将大家带到康复课堂“刀”的现场学习中去,深刻体会残疾孩子的课堂学习生活。
刘巧云教授对教育康复课程建设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学校要树立“医教结合”的思想,担负其康复与治疗的双重责任。教育康复课程要满足需求,结合教师现状,明确教师服务渠道。二要以国家政策为支持,贯彻教育部“医教结合”的工作要点,培养康复加教育的“双师人才”,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配置优势。三要设置教育康复课程框架,综合康复体系,多重任教,确立言语康复师岗位,并以现代康复手段做辅助,进行专业拓展。四要“言之有理,操之有物,行之有效”,进行试验、实训授课。(记者 王媛雪 唐兆慧)